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尼日利亚联邦共和国大使馆经济商务处

Economic and Commercial Office of the Embassy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in the Federal Republic of Nigeria

首页>特别报道

来源: 类型:

尼日利亚媒体关于尼发射通讯卫星的有关报道
  北京时间2007年5月14日零时01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尼日利亚通信卫星一号(NIGCOMSAT-1)送上太空,准确进入近地点209公里、远地点41951公里、轨道倾角25度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

  这次发射是根据2004年12月15日我国与尼日利亚签订的尼日利亚通信卫星一号轨道交付合同实施的,合同总额3.11亿美元。这是我国首次以火箭、卫星及发射支持的整体方式,为国际用户提供商业卫星服务。

  尼日利亚通信卫星一号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这颗卫星使用中国第三代通信广播卫星平台--东方红四号卫星平台,具有输出功率大、承载能力强、服务寿命长等特点,卫星载有4个频段28路转发器,采用三轴稳定方式,在轨服务寿命15年。"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的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这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98次飞行。

  未来一段时间,尼日利亚通信卫星一号将在西安卫星测控中心的控制下,实施一系列变轨,最终定点于东经42度赤道上空,完成在轨测试后交付尼方使用,以满足尼日利亚在电讯、广播、宽带多媒体服务等领域的需求。

  这个项目的实施,将为尼日利亚提供超过15万个与通信运营相关的工作机会。卫星提供的双向高效宽带,预计为尼日利亚宽带用户每年节约超过9500万美元,为非洲用户节约电话中继和数据交换业务费超过6.6亿美元。此外,卫星还将在电子商务、远程教育和电子政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推动尼日利亚社会经济的发展,带动非洲大陆在卫星应用、地面通信、电信网络方面的进步。

  针对此次卫星发射,尼日利亚当地新闻媒体对此作出了广泛报道:

  1、尼《抨击报》(punch)5月14、15日连续报道:

  这次中国发射的尼星一号,由加拿大Telesat 公司代理,通过公开的国际招标,得到了美国、欧洲、俄罗斯、以色列和中国公司的积极响应。

  来自俄罗斯和以色列的公司未能满足合同的要求,即要求该卫星处在东经42度的最佳位置时,能够覆盖尼日利亚国土全境。而美国和欧洲公司显然对尼日利亚政府执行合同的可能性表示质疑。尼方谈判代表认为,在尼星项目的谈判招标过程中,美国和欧洲公司没有认真对待此项合同的招标事宜。美国公司还因为卫星项目合同中包括人员培训的条款,有可能遭到美国关于高技术出口控制法案的限制而迟疑不决。中国长城公司是投标截止日期前收到的唯一一份投标书,2004年12月15日签署了正式合同。

  中国的运载火箭不适合发射由美国零件组装的卫星,只有少数非美制卫星能够适合中国的火箭,所以中国在扩大商业卫星发射市场方面存在困难。而且,在此之前,中国公司还从未制造过像尼星一号承担如此大通讯负荷的人造卫星,但是在欧洲零配件供应商的支持下,中国已经建立了一个合适的卫星平台,并顺利完成了此次尼星合同。这次新的进展,标志着中国的卫星制造商和发射服务提供商完全有能力参与世界商业卫星市场的竞争。

  在尼星一号发射之前,尼宇航局获得了英国Britain's Surrey Satellite Technology Ltd. (SSTL)的技术转让,发射了Nigeriasat-1 Earth observation satellite(气象卫星),这颗卫星是该公司控制的灾难监控卫星系统的五颗卫星之一,该系统由阿尔及利亚、土耳其、英国等国家建立,中国也将承担部分发射任务。通过英国公司的协助,尼已经取得了一些发展空间技术的知识和经验,15位尼日利亚技术专家在英国SSTL公司接受了培训。

  目前,在非洲撒哈拉次区域地区的卫星通讯市场,只有一家国际联合体公司在垄断经营,这家名叫国际通讯卫星组织(Intelsat)的公司,由11个国家参股,成立于1964年8月20日,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卫星通讯服务供应商。1973年公司股东数量增加到80,到2001年股东数量超过100。目前该公司通过位于149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600个卫星地面站,为全球用户提供通讯服务。2007年该公司推行私有化,预计非洲各国将不可能参股其中。

  但是,尼星一号发射成功,给非洲各国带来了新的希望。这颗卫星是由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控制的唯一一颗横跨大洲的通信卫星。与中国签署尼星一号发射合同后,尼日利亚政府已经忠告国内的卫星用户,不要与当前的供应商签署长期的通讯服务合同。

  围绕尼星一号,尼政府计划建立一家公司,尼方持股60%,其余40%的股份提供给海外投资商,专门负责这颗卫星的经营管理。目前尼方已经约谈了几个潜在的投资者,与苏丹Elrased Electronic Trading and Investment Limited签署MOU,这家公司代表苏丹的众多公司签约,该公司主席Maj-Gen. Khalil Mohd Al Sadiq表示,计划投资2.5亿美元,其中2亿美元购买股份,5000万美元购买5-6年的10个转发器的卫星服务。

  尼日利亚政府已经投资573亿奈拉,用于尼星一号的卫星发射、地面站建设、人员培训和其他相关费用。根据合同要求,中国还将为尼方提供卫星操控支持服务和人员培训。尼50人已经受到培训。

  2、尼《今日报》5月14日消息:尼日利亚创造了历史

  在遥远的中国,一颗尼日利亚通讯卫星(Nigcomsat-1)顺利发射升空,进入地球轨道。尼科技部部长、尼驻华大使、尼国家空间研究发展局局长等领导人出席发射现场。尼日利亚空间研究发展局媒体事务处处长Felix Ale先生表示,这次非洲大陆国家首次发射通讯卫星,是一次历史性的技术飞跃和胜利,是即将卸任的奥巴桑乔总统的丰功伟绩之一。这颗卫星能够覆盖整个非洲、中东部分地区和欧洲南部地区,将为尼日利亚、非洲乃至其他大陆的用户提供可靠的卫星通讯服务。

  Ale先生用"激动人心"来形容这次成功的发射,尼日利亚空间研究发展局局长Professor Robert Ajayi Boroffice,立即将成功的消息打电话报告给奥巴桑乔总统。总统很高兴,高度赞扬了NASRDA(空间研究发展局)的成功。局长向总统表示感谢,谢谢总统给予NASRDA的信任。这次成功的卫星发射,是一次里程碑式的技术飞跃,是非洲大陆的共同胜利,非洲大陆的技术革命即将开始,无人能挡。

  3、尼《商务日报》5月14日消息:

  中国为尼日利亚发射卫星。这是第一次向国外用户同时提供卫星制造和发射服务。2004年12月15日,中国击败其他21个竞争者,获得了这个3.11美元的卫星发射合同。这颗卫星将实现覆盖乡村、城市地区的点对点通讯联系,帮助农村地区的人们享受到信息技术的好处,促进尼日利亚乃至非洲的信息产业的发展。

  近几年来,作为非洲乃至世界范围内增长最快的手机用户市场之一,尼日利亚正在经历信息产业的革命性发展。通过空间通讯技术的发展,尼日利亚想向世界表现出尼日利亚的重要性。尼星公司总裁Hammed Rufai先生表示,这颗卫星将帮助尼日利亚发展知识经济,减少对石油资源的依赖。尼日利亚空间官员表示,这次发射是一个里程碑的标志,是非洲大陆经济和技术革命的开端。

  这是日益密切的中非经济合作的最新范例。中国购买非洲的各种原材料,承建道路等各类基础设施。这次卫星发射表明,中国要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一起,和平利用外层空间,促进中非之间更加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

  中国正在扩展空间发展计划,2003年成为第三个把人送到太空的国家。这是中国为国外用户发射的第30颗卫星。在此之前,2003年9月在俄罗斯的帮助下,尼日利亚已经发射了一颗天气预报卫星。

  尼星一号将由两个地面站控制,一个位于中国新疆喀什,另外一个由中国长城工业集团在阿布贾建设。中国专家表示,这颗卫星的完整设计和制造花费了两年时间,比其他发达国家节约了5个月。2008年11月,中国还将为委内瑞拉发射一颗通讯卫星。

  尼国内有批评意见说,尼日利亚大多数人口生活在贫困之中,相对糟糕的电力供应状况来说,互联网对他们来说是多余的、不是第一位需求的。与其花钱发射卫星,不如投资电力供应、创造就业机会和改善公共服务。

  4、尼《每日信报》5月15日消息,那些国家将受益于尼星一号?

  在阿布贾奥卢塞贡奥巴桑乔空间中心,尼星公司Bashir Gwandu博士,就尼星一号发射成功发表讲话,'宽带通讯是是世界知识经济的血液,在非洲发展中国家特别需要,以便提供低价的通讯服务,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这次成功的发射,意味着:更多的就业机会,节约稀缺的外汇储备,满足人们的通讯需求,连接遥远偏僻的乡村地区,提高技术转移效果和改善社会治安状况。

  经过世界银行估算,作为世界上电信产业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尼日利亚投入电信产业的一个美元的投资,带来了6个美元的收益,而互联网的使用,已经促进出口增长4.3%。这次发射,有助于非洲继续掌握自己的命运。实际上,尼日利亚已经帮助撒哈拉以南地区成为一个世界电信市场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显示出成熟的国民素质。

  5、尼《今日报》5月8日消息,尼有望从尼星一号获得7000万美元的年收入。

  尼星公司总裁Ahmed Rufai先生,5月7日在阿布贾一次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尼日利亚有望通过尼星一号的通讯波段的出租业务,每年获得7000万美元的收入,同时节约每年付给其他卫星公司的大约0.95亿美元的支出;在非洲各国向其他洲的国家支付的6.6亿美元的卫星通讯市场中,短期目标是攻占10%的市场份额。

  如果卫星的通讯容量得到满负荷运转的话,投资回报率将高达56%。估计未来6年内,将达到收支平衡。一旦获得尼日利亚通讯委员会颁发的营运执照,尼星公司将为终端用户制定极为低廉的通讯费率,每分钟通话费用将降低到10奈拉。预计尼星一号所带来的年度收益,将于2010年超过石油工业的收益。尼日利亚将投身于世界知识经济的大潮中,开启非洲大陆的数字经济时代。

  6、尼《商务日报》5月18日消息:尼星一号将促进非洲通讯产业的发展

  尼科技部部长Turner Isoun表示,上周日尼星一号的成功发射升空,标志着非洲通讯产业向前迈出一大步,下个月6月17日,南非将发射第二颗地球低轨道卫星(距地面2000公里),发射将由俄罗斯潜艇承担。

  尼国内一些科学研究团体对此表示怀疑,尼科学院执行秘书Akin Adubifa说,尼星一号的未来前景还将取决于新总统对于该项目的态度。一家尼非政府通讯科技和公众健康研究机构-通讯发展网络机构(Development Communications Network)的总裁Akin Jimoh先生建议,将来尼日利亚应该发展自己的卫星工业,而不是依赖于中国,政府应该调整科研计划和大学的课程安排,培养更多的学生成为卫星人才,为尼星一号乃至整个国家的宇航事业,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供应。

  7、5月19日尼网络论坛文章 :未来三年尼计划发射两颗卫星

  尼科技部部长Turner Isoun表示,1963年尼第一颗地球同步卫星上天,世界上第一次实现卫星中转的国际长途电话,时任美国总统John F. Kennedy与尼日利亚时任总理Abubakar Tafawa Balewa实现通话。1998年尼启动了空间计划,设立了空间研究发展局,最初预算仅为9300万美元,取得的成就不大。2003年9月尼日利亚加入空间探索国家的行列,由俄罗斯承担发射任务的尼地球探测卫星,使尼日利亚成为在非洲大陆的国家中,继南非之后的第二个拥有自己的卫星的国家。未来三年内尼日利亚计划发射两颗卫星,一颗是刚刚升空的尼星一号,另外一颗极地轨道卫星,将在2009年发射。在2022年之前,尼计划发射10颗卫星。尼日利亚已经开始筹备载人航天、登陆月球的计划,2030年登陆月球将是尼空间发展计划的最顶峰。

  2006年11月尼与英国Surrey satellite Technology Limited (SSTL)签署第二颗地球探测卫星的合同,这颗卫星的服务期7年,解析度更高,可用于制图、水资源管理、农业土地监控、人口预测、健康危害监控、灾难预防监控等方面。目前,这些图片全球销售,主要是欧洲和美洲,非洲用户较少,尼能够为超过20个非洲国家提供服务。许多国际组织和联合国确认了尼宇航局的重要性,尼成为非洲国家在宇航工程方面的代言人。

  国内对此有一些批评意见,说尼70%的人口每天生活费不足一个美元,应该把发射卫星的钱花在减贫上。但是,尼政府认为,虽然国家还处于贫穷之中,空间通讯技术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催化剂,通过现代技术手段可以更加有效地开展扶贫,尼星一号作为信息通讯产业的支撑,可以帮助尼日利亚积极面对全球化的挑战,分享全球1.2万亿美元的商业机会,每年为尼日利亚用户和非洲其他国家的用户分别节约0.95亿美元和9亿美元的互联网费,并创造大约15万个工作机会。

  尼星一号公司总裁Hammed Rufai先生表示,尼日利亚政府有意商业化运作尼星一号项目。目前,一家阿拉伯公司出资2.5亿美元,使用这颗卫星。西非的部分国家也有意付费使用地球探测卫星的图像。据预测,通过尼星一号通讯卫星的直接销售收入大约1.4亿美元,其中卫星转发器销售可以带来0.7亿美元的收入,每年通讯服务收入可达94亿奈拉。

  英国广播公司(BBC)5月14日报道中提到,在与来自美国、以色列、法国和英国等国的21家公司的激烈竞争中,中国长城工业总公司成功竞得这项价值4.5亿美元的标的。不久,中国公司又与巴西和委内瑞拉达成了合作协议,而且继续通过外交渠道的游说工作努力打入南非市场,尽管其主要的竞争对手俄罗斯在这里仍具有很强的影响力。

  北京一方面日益鼓励其正在发展壮大的跨国公司走出国门,一方面又做出额外的努力要把地区论坛--亚太空间合作组织转型为一个注重行动的南南协作伙伴关系。该论坛的所有成员国,土耳其、印度尼西亚、孟加拉国、秘鲁、伊朗、巴基斯坦和泰国都已成为中国式的外交游说的对象。

  对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来说,在数亿美元的商业太空合作关系领域里,俄罗斯目前还是它们的选择伙伴。一旦中国成功地说服第三世界国家认识到中国太空发射的竞争优势,那么它从此就可以指望获得非常有利可图的回报。非洲为中国提供了一个成功展现其技术能力的机会和成功的图景。中国为尼星一号工程付出大量努力,显示出承担大型宇航工程的能力。

  中国航天工业的转型速度非常快。过去年代的意识形态动机上世纪70年代就消失了。欧洲人吃惊地发现中国对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和欧洲的伽利略系统的回应就是发展"北斗"导航系统,这个系统不但可用于军用,还极有可能用于商用。中国极力想抓住全球市场的商业机遇,他们敏锐地认识到承担发展中国家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这将对塑造和提高中国的能力和地位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